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陈宝生:以规划为统领推进教育科学繁荣发展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19-02-11 | 浏览:330

]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党中央也刚刚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召开第七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我想借此机会,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谈点意见。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教育科研和教育科学规划工作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35年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有力地指导着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多年来,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是发挥了“风向标”作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国家水准,紧紧围绕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推进前瞻性、对策性和应用性研究,引导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较好地解决了科研导向问题。

二是发挥了“加油站”作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不仅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油”,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教育科学繁荣发展自我“加油”,突出表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是发挥了“宣传队”作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比较多,比较快,也比较及时。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例,这几年就承担了很多任务,围绕部党组的中心工作实行重大转轨,目前已经产出了很多好的成果,还有一些重大课题正在推进。此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一些重大课题,以及一些自选课题成果也得到了较好的转化。这些成果及时转化为改革的方案,转化为发展的措施,转化为应对各方面关切的实际举措。

四是发挥了“守夜人”作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引导、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坚守科研诚信、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尽管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质量可能少一些,处于中间水平的成果多一些,但我们并没有浮躁,或者说较好地克服了浮躁。

同时,应清晰地看到,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进程中,教育科学的理论供给还严重不足,往往是实践跑到前边,群众的需求跑到前面,现实的问题跑到前面,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践的发展。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加强规则和制度建设,推动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等需求和问题,理论的供给还显得比较薄弱。因此,急需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增加理论的有效供给。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做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作。

二、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教育科学规划的作用

规划是一种战略安排。重视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基本战略和长期战略就是改革开放,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我国分阶段地作出规划,建立了自己的规划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不仅制定规划,而且不断地研究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改革开放40年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教育科学规划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规划的办法,组织团队,调动力量,配置资源,推动创新,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体制的优势所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规划的优势,用好规划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繁荣发展。

一是把旗举好。“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旗。把旗举好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新时代,教育科学规划工作要重视思想的引领,以新思想指引新征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瞄准教育现代化2035等国家战略需求,举好思想旗帜,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指导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这是我们的根本遵循。

二是把关把好。“关”主要是指政治关、业务关、质量关。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别国的教育没有遇到的。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科研的意识形态属性,把好政治关,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好业务关主要是把好学术关,要确定学术标准,守住学术底线,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弘扬优良学风。把好质量关就是要不断提高研究和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教育科学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科学,真正肩负起指导和武装教育实践的重任。教育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差别,教育科学和教育本身非常相似,教育人人皆可言说,教育科学也是如此,因而教育科学很容易受到个人的意见、经验或感觉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对于教育科学来说,提高质量特别重要,要学会聚焦,使教育科学的边界清晰起来、本质突出出来、作用鲜明起来。

三是把势判好。“势”是形势、态势和走势。要研判好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现实的态势和历史的走势,教育科学要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造势。比如,对于教育发展而言,目前国家和基层的感觉是有差距的,群众的感觉和教育部门自身的感觉是有差距的,政治上的感觉和现实状况上的感觉是有差距的,舆论带来的压力和来自基层一线的压力是有差距的,这些都属于势的范畴。如果对这些“势”研判不清楚,我们确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政策措施就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教育科研在研判形势方面的供给相对缺乏。对于舆论和网络中的各种争议与说法,教育科研工作者缺乏研判,缺乏应对,缺乏引导。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与现实结合得还不够紧密,还不能真正做到问题导向。教育科研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差距,把势判好,这对于教育发展极为重要。

四是把图画好。“图”是路线图、施工图和责任图。教育科学研究要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画好图,做好战略谋划和战术安排,提供政策工具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五年实施方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蓝图,教育科研要把图纸画好。同时,目前教育科研中的三个倾向值得关注。一是时不时地发表些“空对空”的文章,研究在那里“空转”,充其量就是调节“温度”,发挥不了大的作用。二是从西方拿过来一些东西,只做介绍和描述,不能依据中国国情批判性地深入研究。三是研究严重脱离实际,开口几大战略,闭口几大目标,没有操作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把图画好特别重要,这是教育科学研究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无论是理论导向、心理导向、社会导向还是结构导向的教育科学研究,都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图画好。只有画好图,才能施好工。教育科学自身具有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效果和作用,在组织研究时要注意教育科研的这种品格。把图画好也是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

五是把标定好。“标”是标准。规划好、组织好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在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基础上,确定好评价标准,确定好发展目标。把标定好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教育科学研究健康发展。这个“标”涉及教育科学本身的量的品质。教育科学研究要有量的考量。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大都是定性的、伦理的,而现在许多教育研究是心理的,通过个体和个案研究来看一般和社会。我们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通过目标和指标评价,使教育科学具有量的品质。把标定好,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科研的品质。

六是把桥造好。“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把桥造好,就是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促进教育科学研究和现代前沿学科的方法整合,探索自己特有的方法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逻辑起点在哪里,中国教育理论大厦从哪里建立起来的,研究这些基本问题,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现在更多的是阐释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和一种主张,而对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研究明显不够,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短板。要通过对认识论、方法论的深入研究,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把众多的理论、观点和主张贯通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教育科学规划工作不仅要注重方法论研究,还要重视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规划水平。

七是把人育好。“育人”对于教育科学规划工作而言具有双重使命。一是教育科研要为教育发展服务,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科学指导,服务于“育人”这一核心工作。二是为教育科学事业发展育好人,把科研队伍组织好,形成科研的骨干力量、基本队伍和领军人物。要不断发现好苗子,不断发现新力量。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具有培育人才、发现人才、端正学风的重要功能,对教育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支持、激励和引导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和教育科学规划工作,不断健全各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对地方教育科学规划办等科研管理部门给予专门设置、专门编制、专门人员、专门经费和专门项目的支持,要明确教育科研工作育人的双重意义,以高质量的科研人才支撑起高质量的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八是把事办好。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是要把教育科学规划这件事办好。加强规划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总体性改革方法论,加强教育规划是对教育发展长期性和周期性规律的认识,加强教育规划也是新时代面临纷繁复杂的国情、世情和教情,在解决复杂教育问题时的必然要求。对于教育科学规划工作而言,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事办好,提高教育科学规划工作水平,更好服务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为解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服务,为部党组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

三、聚焦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要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支撑,研究方向要更加聚焦,提高理论有效供给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一是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教育科学研究而言,在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时要往深里做,往心里走。要把重心放在理论阐释的深刻性和穿透力上,要有理论框架和学理支撑,要有观点创新和理论发现。要条分缕析地进行梳理,要与教育工作者的实际经验和认知结构挂钩,增强他们的理性认识和理论自觉。

二是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突破口和目标措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教育高质量发展关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办好,把自主创新搞好,把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人才培养好,这是教育肩负的重大责任。

三是深入研究中国教育和中国人口结构的关系问题。我国教育事业和人口结构是高度耦合的,是在特定人口结构基础上的教育。教育发展的很多问题与人口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密切相关,人口结构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都会带来决定性影响。要研究国内人口政策变动带来的教育问题。

四是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大飞跃。我国教育发展的很多理论问题、经验问题和现实问题都与这三大飞跃有关,中国特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五是深入研究新时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结构模式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都已基本出台,现在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要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最终目标和结构模式问题,要根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等目标来设计我国的教育体制。

六是深入研究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问题。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极为迅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我国已经建立了九个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要研究中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科研在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七是深入研究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机制研究。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今后的教育工作要解决好三个“五”: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大要素;二是师生校家社五大主体;三是人财物时空五大条件。要深入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优先”和“支撑”的方面。

在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要围绕这些重大问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供给,切实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教育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第七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2019年第1

(作者:陈宝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